人謂學習不能太重效率,那是不知學習尚有方法故,如果沒有方法,或是方法錯了,那麼學了不如未學。
 
   古人的學習方法是「死背」,其效率之大小,與所背的資料量成反比(需要背的資料越多,越是難背)。事實上,即使到了今天,由一到十的數字要背,九九乘法表要背,字母順序也要背,重要的公式要背。只是學術科目太多,其餘已無從背起。
 
   又有人謂電腦效率高,卻不知電腦從研究開發到設計生產,一律是「事先設定」!等於100%靠死背(至少目前如此)!
 
  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﹖當然有,就是「聯想」(在電腦工程中,可稱「索引」或「聯接結構」,不幸目前只做到用「關鍵字」或「窮舉比對」)。但是,其先決條件,是資料要多,索引要全,速度要快,才能保證效率。
 
   要資料多可稱「廣識」,要索引全則謂「築基」(速度快是指機器而言),然後再加上學習的對象,是為「認知」。結合這三項,就是漢字基因學習方法(也是一般的學習方法,只是供兒童或初學者,另有不同的教法)。

一、築基

1,養成分類分析及綜合歸納的習慣
 
   分類分析等於是「知其然」,綜合歸納則為「知所以然」。
 
   一般人連「知與不知」都搞不清楚,充其量「自以為知」。每當彼此之間有了爭執,誰是誰非就難有交集。這就是只「學會了」應用概念的「符號表象」,而不知概念所代表的「然」、與「所以然」。
經常,兩個人在爭了半天,甚至於反目成仇之後,直到「知道了」所「爭之然」後,原來兩個人所談,竟然完全相同!
 
   所以,「茶杯」這個「概念」不等於「茶杯這兩個文字」,概念是含糊的、靈活的,分析下去,「茶」是一種概念,代表很多不同的茶種及飲料;「杯」又是另一種 概念,代表一種形狀、材質、性能、習慣等等。但是作為兩個文字,則可以指定為任何「事物」的代表,如同一條狗,也可以命名為茶杯!
 
   僅僅分析而不知歸納,宇宙一切將分崩離析,由零到壹都毫不相關了!人最有用能力,是能「納須彌於芥子(佛家謂將一座山放到一粒很小的種子中)」。這種能力,要從青年期開始訓練,到了中年以後,所謂「融匯貫通」正是歸納的應用,但沒有練好功夫,要想施展,也是力不從心的。
 
   再以「茶杯」為例,前面分析的結果,反向還原,就是歸納。問題在,在無窮的事件中,要找到能歸於一的相關性,就不是三言兩語可解的了。

2,思維整理
 
   簡單與困難是一體的兩面,簡單的事,做不到就是困難無比。困難的事,如果做到了,就是簡單異常。
思維整理亦然,其簡單處,只要能思能止,就100%達成;其困難處,一般人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,不論想什麼,都是「腦不由己」。
 
   所以,釋道儒三家都強調「戒、定、慧」。戒是指控制身心,使不受外物引誘;定要做到離欲無念,自心恆常;慧則思慮空明,纖微畢見。
 
   其實,只要朝這個方向去做,就有一得,多做多得。關鍵在於利用時間,要在任何空閑的時機「離相思維」(也就是「抽象思維」),要能做到離相、抽象,不看實體,拋離形相(象),仍能保持思維的完整。

3,保持客觀
 
   說來容易,人最難客觀,因為人的眼睛朝外,看不見自己內心!
 
   如果不客觀,就不可能見到「真實」,因為「自信」只是「相信自己」,是絕對主觀。而客觀是各個主觀之和,當一個人瞭解了其他人的主觀,且能「分析歸納」,並與實際印證之,那麼這個人的認知才能稱為客觀。
 
   千萬注意,人一陷入主觀(做夢就是純對主觀的明證),就變成魯迅筆下的阿Q了!要避免此失,多與外界溝通,多檢討自己的錯誤,切勿「自導自演」,再來個「自欣自賞」、「自頒自獎」、「自滿自足」!

二、廣識

廣識不等於多讀,「廣」是指範圍,「識」則指效應;「多」是數量,「讀」是行為。這其中分別極大,廣識者所知者廣及宇宙、其量未必多,但知之深、且必有用;多讀者只是讀了許多,可能在一個方寸三里之地,讀盡每一個人的生平、每一粒沙的足跡,但甫離開一尺,就不知所措。
 
   如今知識爆炸,新知新識層出不窮,其中99%是人云亦云,或不知所云!可用的,可謂萬一,而真正有價值的,可謂百萬分之一。人若要多讀,只會越來越「莫明其妙」,只有先知「分類」,以知知識之廣;再行分析、歸納,以知所知之識。
 
   具體明言,各種經典是廣識之基石,一些有內涵的文章(本人一再推薦《古文觀止》,即因其有內涵、文字簡練)是供廣識之印證。再若要知道知識的範疇,參考各大學分科即可知當前學術分類概要(千萬別查圖書分類,那是另一門「學術」)。
 
   找書時,切記先看目錄,如果目錄寫得不切實際,其內容可知矣!再看作者自序(他序無非應酬文章或是拍屁遊戲),以知其然。
 
   有些書讀來輕鬆愉快,那表示除了將時間「送出門外」,沒有其他的收穫。再如讀來需要用心思考者,其書若非「貨真價實」,就是「童叟皆欺」。

三、認知

認知者對象之體用也,體為漢字基因,用為人生事件。每學一基因,輒以生活細節應用之,每見一隅,以三隅反之。分類及字首基因不過各256個,快者三月,慢者三年,能用基因與認知相結合,是大腦必能靈活通變矣!
 
   家財萬貫不如薄技一身,技術超群怎敵智能通玄﹖

1,概念分類
 
   這是學習漢字(或思維)基因的不二法門,重要的是二分的應用,以及分層的方法,觀念弄清楚了,根本不需死背(本人至今尚背不全)。
 
   前表所列僅有2560個字(且尚有若干錯誤,因原表隨時在更改調整中,當寫作本文時,原檔資料已經混淆不明),特供學者自行練習用。練習時,心中想到一個字,就要設法歸之一類。如果每次都能歸於一處,認知就已明確,至於是否正確,其判斷標準(恕本人不提供答案)為﹕
 
   a,各概念分配平均。
 
   b,符合各層次的定義。
 
   c,同一類中性質相近或恰恰相反。

2,基因字典
 
   目前因各項工作忙碌(本人所從事之工作,可以用一個小國研究院來比較,當然,其大小自由心證,此事且留待他日蓋棺論定,爭辯無益),本字典僅完成第二稿(全部完成,預計要到第六稿),但已可供參考。

因本人工作過忙,時間有限,「漢字基因」僅整理至此,且全部登載完畢。
 
   其餘尚有「漢字詞、句、段、章節之組合,表義與涵義(層次)的溝通」等,請學者自參,必有大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aubao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