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了寶爹的好友,上報囉!

福祿壽工坊第二代張楊,將父親張益銘的研究成果製成電子書,在IPHONE手機平台上架。(記者彭健禮攝)

〔記者彭健禮/苗栗報導〕傳統民俗工藝在傳承及推廣上,普遍面臨困境,但竹南鎮福祿壽工坊負責人張益銘有子傳承衣缽,他的兒子張楊把傳統工藝與科技結合,將父親的工藝研究成果製成電子書,在iPHONE手機平台上架,透過e化讓傳統工藝獲得新生命。

58歲的張益銘,研究民間風俗30多年,以金銀紙、命理、刻印等聞名,經常受邀到各地展出,在苗栗竹南中港溪地區的大小廟會都可看到他拍照、記錄文史的身影。

30歲的張楊,4年前返鄉傳承父業,他說,以前誤以為父親的民俗研究難登大雅之堂,但經過4年來跟在父親身邊學習,才體會到民俗工藝的文化內涵及箇中奧妙,也觀察到傳統民俗工藝普遍面臨推廣的困境。

張楊認為網路傳播是時勢所趨,手機是現代人隨身必備物品,他萌生將傳統民俗工藝透過網路手機科技傳播的念頭,在半年前徵得父親同意後與iPHONE接洽,透過電子書的方式,讓iPHONE手機用戶能夠付費閱覽。

張楊將父親的研究成果,用年輕人淺顯易懂的語彙呈現,並推出英、日、簡體中文、繁體中文4種版本,藉著網路無國界的分享與交流,讓傳統民俗工藝之美傳承不息。

張楊說,首先推出「傳統燈籠與版畫紙燈籠製作圖錄」,從選竹、剖竹、組裝、彩繪與立體彩繪等都詳細說明,有些是傳統工法,有些是坊間工藝書看不到的創意及獨家技術,父親都毫不保留地公開分享,為延續傳統工藝文化盡分心力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aubaoda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